在湘雅学子中流传着一本书,书中记载着湘雅毕业生扎根湘西,在边远山区行医治病,建功立业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一届又一届年轻学子。这本《湘雅学子在湘西》,就是由几位离退休老同志主动策划,费尽心血编写而成的。
说起编书的始末,该书主编-77岁的常显宜老人感慨万千。
常老从湘雅医院院长的岗位上退休后,原本想练练书法,学学画国,安度晚年。自从担任湘雅校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之后,常老便放弃当初的计划,全心投入到关工委的工作当中。每年给学生们讲形势政策,讲湘雅精神,讲成才就业。讲得多了,常老感觉到从内容到形式都太过抽象。脑海间,冒出一个想法:去湘西,到最艰苦的地方采集湘雅学子在那里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素材,用活生生的事例来传承湘雅精神,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常老的想法很快得到医学院的支持。2004年,他邀约了江照林和周辅文两名老同志一起,开始了湘西之旅。
三位老人都已年逾古稀,而且体弱多病。常老并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医生说要绝对卧床,常老寻思:要是卧床,啥事也搞不成,也就没放在心上。
大湘西,风景秀丽。三位老人几经张家界,几经桃花源,却无心停留。通常是一天走一个县,上午到,吃完中午饭,下午开会,晚上个别座谈,或者下午个别谈,晚上开会,第二天又去下一个县。
听说母校来人,历届扎根湘西,在这片土地上奉献了自己青春和血汗的湘雅学子们纷纷赶来相见,一些非医学院校友的卫生局长、医院领导,也主动找上门来,介绍情况。
从湘西回来后,老同志与学生们谈起湘西,谈起在湘西的湘雅毕业生,引起了巨大反响。老同志们又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将湘雅学子在湘西艰苦创业、大有作为的事迹编辑成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用自己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教育现在的学生,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在学校办学中发挥作用。68岁的刘耀光老先生深受到三位老同志忘我精神的感染,也加入进来。
为使资料更详尽、更准确,老同志们于04年12月、06年5月又二下湘西、三下湘西,共历时32天,行程12000余里,相继走访了湘西21个县级医院、2所乡镇医院等46个单位,召开座谈会20次,个别访谈50余人次。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四位古稀老人,有如老骥伏枥,不图报酬,不辞辛苦,甚至还要为出版经费四处奔走,筹集资金。
2006年9月,《湘雅学子在湘西》一问世,就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学生们反映:看了师兄姐在湘西的事迹后,非常感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他们能从大城市走到湘西,并且在那里扎根,服务中国农村,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这种精神是我们的楷模,对我们今后如何走,师兄姐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