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外国语学院校本部退休党支部一行13人,驱车两个半小时来到宁乡市沙田乡,冒着霏霏细雨参观了建党先驱、“一大”最年长代表何叔衡故居和“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故居。

在两位革命先烈故居,我们细心观看一件件见证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静静聆听年轻讲解员的深情解说,深深感动于两位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与崇高精神,再次上了一堂学党史、悟思想的生动党课,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在“永远的叔衡”故居,最令我们感到的是何叔衡年近花甲时那视死如归的纵身一跳——在部队转移遭敌围堵时,为保护战友,他决然跳崖,壮烈牺牲,最终实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庄严誓言。他的英雄壮举彰显的是共产党人血脉里流淌的是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的红色基因和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的崇高精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何叔衡实至名归地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谢觉哉故居,我们满怀敬意拜谒了我党历史上另一位坚强的老战士。他与何叔衡不仅是同乡,还是同窗好友,同样是清末秀才,也同样致力于党的伟大事业。在中央苏区时期,谢觉哉、何叔衡都是苏区闻名遐迩的“五老”之一。
作为我国法学界的先导,谢老为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令人敬佩的是,身为我党德高望重的高级干部,谢老从不居功自傲,不谋私利,本着“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高风亮节,甘做人民的公仆。他还常教育子女:“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并以此告诫自己的后辈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
“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这是延安时期人们向谢觉哉祝寿时赠送他的诗句,这也是谢觉哉革命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一天的参观活动结束了,我们踏上回程,中巴车奔驰在宽敞的柏油路上。此刻依然秋风细雨,然而空气是那样地清新,路两旁一棵棵长青树,还有那金黄的稻田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在车窗外晃过,何、谢二老的故里渐渐远去,但同志们仍沉浸在对他们的缅怀之中。
若何老、谢老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家乡、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国家在建党百年时变得如此美丽富饶,今天的人民如此幸福安康,他们在感到惊异的同时,一定会无比欣慰。大家一致认为,今天的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消除了绝对贫困,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较之何老、谢老生活过的旧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献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我们不仅要感恩先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做好红色宣传,教育后代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