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我力图用自己的生活实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绿色环保思想。
儿子媳妇把乡下的旧房拆了,按照现代标准进行了重建。房前有一口鱼塘,屋后还有一个园子。他们住在城里,工作很忙,很少到乡下去住。我和老伴就成为常住客了。这里除了日常生活之外,还可以栽花种草,植树种菜。我特别喜欢种果树,树种应有尽有,有桃树、李树、银杏树,有柑有橘有无花果,有柚子、柿子和板栗,葡萄上屋顶,地瓜满地爬。
植树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记得1965年我刚来中南矿业学院读书的时候,参加了桃花岭的绿化义务劳动,我还得了个“长沙市绿化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住过几个小区,我都主动参加义务植树工作,可惜现在政府社会学校包括自己家的小孩都不安排我干活,我只好到后面园子里边尽情发挥了。
有人问我,你种那么多果树,你能够吃多少?借用曾国藩说过的一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长大,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但现在年轻人看来,我是太小气了。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放在冰箱里,留到下餐吃。旧衣服穿惯了,也舍不得换新的。我有一件涤卡大衣,四十来年了,还在穿。当时涤纶(的确凉)新面世,那可是好衣料,而涤卡是这类衣料中的上品,又厚又结实耐磨,还能防水,是我的一位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每年拿出来穿几天,现在当藏品留着。
乡下的房子建有一个长方形的化粪池,我把它改造成三段式全封闭发酵化粪池,还做了一个自动开闭的进料口,排泄物和厨余垃圾全部可以收纳,没有一点异味排出。我在乡下生活可以做到“零排放”,不产生任何垃圾:可以发酵分解的有机废物全部进化粪池,化粪池出来的水用于当肥料浇地;塑料制品等废物全部进炉灶,用于生火做饭;扫地的灰尘也可以做肥料。儿子媳妇他们回乡下时会买很多食物,引来很多苍蝇。我们住在乡下,屋里的苍蝇蚊子很少,除了一日三餐我很少吃其他东西,三餐完了就收拾干净,蚊子苍蝇都饿死了!
有人问我,你不吸烟,不喝酒,不嚼槟榔,吃穿都很节俭,留着钱干什么?何必去当苦行僧?我说钱我还是会用的,我喜欢玩车,自行车、电动车玩过无数辆,汽车也玩过两辆。我是退休以后才学会开车的,有了私家车却用途不多,我就利用私家车进行党组织活动,当时我还是某退休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我开着私家车,一车一车地载着党员老同志出来参加活动。现在又把车换了,换成了绿色环保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现在我家共有九人,却有六位司机五台车。记得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中国也像美国一样普及汽车。那整个地球都会燃烧起来”,而今中国的汽车拥有量早已超过了美国,而我们的环境依然向着好的方向变化,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确实应当继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