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离退休工作处在职干部党支部积极推进“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推动支部党员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组织生活见行见效。自2022年11月16日起“中南大学喜东风”开设“微党课”专栏,已陆续推出17期微党课作品进行展播,今日推出第18期:
微党课┃习近平总书记的英雄情怀
主讲人:董 虹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而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他五六岁时就听母亲讲岳母刺字的故事,“精忠报国”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曾到井冈山、大别山、陕北多地缅怀革命英烈,讲述英雄故事,号召大家铭记、崇尚英雄;他说,“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英雄情怀。

从小,习近平就在英雄故事的熏陶中成长。他常谈起五六岁时母亲就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他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他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1966年,上初中一年级的习近平听了焦裕禄的故事“受到深深震撼”。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习近平动情地说到,“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

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习近平缅怀英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这些地方都留下习近平向英雄致敬的脚步。讲革命先烈,他多次提到“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他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在习近平看来,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面对一些时不时出现的歪曲历史、贬低英雄等现象,习近平态度坚定地予以回击。在他推动下,中国以立法形式设立了烈士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

他还强调,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关于公安队伍,他说,每当听到公安民警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消息,我都深感心痛。关于军人,他说,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让军人受到尊崇,这是最基本的,这个要保障。在他的引领下,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正成为社会的风尚。习近平曾满怀深情地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在他看来,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习近平常说,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于和平年代的英雄,习近平记在心里,时时提起。他撰文称赞谷文昌,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他号召大家以邹碧华、廖俊波等为榜样……他还曾向世界讲述中国维和女警察和志虹牺牲的故事,在联合国读她的日记:“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

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能否成为英雄?习近平给出肯定的答案!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时,习近平号召全体党员以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为榜样,“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我希望同志们的参照就是这些楷模”。“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这是我们对老一辈革命家最好的纪念。”习近平发出铿锵有力的号召。只有肩负起历史重任,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成就,才能告慰所有为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先烈和英灵。在习近平心中,英雄精神永不过时,永远都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在。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正走在自己的长征路上——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都不能丢掉,英雄精神永远都是照亮我们前路的灯塔。
(一审:梁馨月 二审:何婷 三审:徐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