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速递 正文
郭树杞:铁血丹心护伤员,烽火岁月铸忠魂

发布日期:2025-09-11访问量:

    郭树杞,中南大学离休干部,这位来自河北馆陶的抗战老兵,他的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艰辛与荣耀。

20258月28日,党委副书记黄健陵带队上门看望慰问郭树杞送上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郭树杞(右一)战友合影

少年立志,投身抗日洪流

1929年,郭树杞出生于河北馆陶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的童年被战争的阴霾笼罩。

1940年,年仅11岁的郭树杞加入儿童团,帮助油印传单,参与抗日宣传活动,用稚嫩的双手传递着民族的希望与抗争的火种。

19453月,年仅16岁的郭树杞毅然决然地参加革命,成为八路军冀南分区卫生处的一名护理员,正式踏上救死扶伤的征程。他随部队转战多地,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相继在晋冀鲁豫军区第一野战医院、白求恩医院(后和平医院)桐柏野战医院、二十一兵团等军队卫生处,担任看护、司药、卫生员、见习护士、护理队长等职。那时,在河北邱县一个村子里,面对日军的连日扫荡,我带着十几名伤员躲在地洞中整整11天,这才侥幸躲过一劫。郭老回忆道

郭树杞(右一)与战友合影

战火洗礼,勇护伤员显担当

平汉战役期间,条件异常艰苦,医疗物资匮乏,伤员的救治面临巨大挑战。郭树杞亲眼目睹战场上送下来的伤员伤势之重,触目惊心。但他和同们没有退缩,简陋的医疗条件尽最大努力救护每一位伤员。

有一次在护送伤员和药品路上,遇上敌机轰炸,我当时跟随运药车,敌机就跟着我们的运药车打,没办法,我只能离开车跑,薅起路边的豆秧盖着头部作掩护,才侥幸躲过敌机的扫射。但很多战友牺牲或受伤了。郭老面色凝重地说道。

采访过程中,郭老摸手背的伤疤说:记得那时候,在河北临清县,由于伤员多,绑带也用的多,那时候河水寒冷刺骨,每天需要不停地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清洗绑带,两只手肿得像包子一样,至今留在左手背上的伤疤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和平年代,不忘初心

新中国成立后,郭树杞并未停下脚步,相继在中南建筑部二分司、武钢大冶公司工地医院、韶钢公司、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等单位工作。曾参加加强海南岛国防建设,担任防疫队队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从未有过丝毫的畏惧和退缩。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离休生活,心系国家

19856月,郭树杞光荣离休。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时常关注着新闻动态。在采访中,他反复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感谢党和国家的关心和照顾,功劳主要归于那些战斗中牺牲的同志们,我是侥幸者。

郭树杞,这位铁血丹心护伤员、烽火岁月铸忠魂的抗战老兵,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与担当,什么是责任与奉献。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更加应该铭记这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过巨大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审核丨梁馨月 刘红晖 向英明

 

关闭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邮政编码:410083

电话:0731-88877514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喜东风

中南大学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