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6年,参与中南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工作2年,支援广西河池学院2年,远赴新疆理工学院支教2年……中南大学银龄教师叶红齐虽双鬓染霜年近古稀,仍不曾停下育人脚步。2025-2026学年,叶红齐继续前往新疆理工学院开启第3年的支教工作,而这已是他支援西部高校的第5个年头。

希望能打动学生
“在大学教书应当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1984年,叶红齐完成中南矿冶学院的硕士学业后留校任教,在他看来,作为大学教师最重要的是教授思路、引导实践。“大学之所以能培养人,是因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教师也是辅助学习的资源,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讲授思路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思考的空间。”
在中南育人35年,叶红齐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实践能力。
2019年,叶红齐从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退休,不久便应学校需求,成为本科督导委员会的一员,参与对本科教学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评价和指导工作。“做教学督导的过程,也是我思考教学的过程。”叶红齐仍记得在督导工作中听过一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讲座,“这场讲座中提到的‘让学生探索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教学内容的重构’以及‘原创性习题’等教育理念与思路,使我深受感染,也引起了我更深地思考教学问题。”
2021年,中南大学成为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以下简称“银龄计划”)第二批支援高校,对口支援广西河池学院。再一次,叶红齐“应需而动”,作为学校首批银龄教师前往河池,完成两年支教任务后,又远赴新疆理工学院继续支教。
怎么让西部高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这是叶红齐在广西和新疆支教时思考最多的问题。问题“答案”正如他在给两地青年教师作指导报告时所说:“把自己想象成听课的学生,看看能否打动自己。只有打动自己才可能打动学生。”
“西部学子基础知识相对不是很扎实,那就调整课件和讲课方式,一步步带着他们学。”在河池学院和新疆理工学院的课堂上,叶红齐坚持手写板书,领着学生一步步记录过程、分析结论,并积极鼓励学生的每一点收获。

为更好激发西部高校学生学习意愿,叶红齐有一个“小妙招”,那就是引导学生想明白“为什么学”。讲解《化工原理》课程中的“热量传递”知识点时,叶红齐会从国家发展对节能降耗的需求导入,让学生理解基础课程学习对应服务的是国家重大需求,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使命感与内驱力。
“我们银龄教师退休了,能有更多时间琢磨如何‘因材施教’,针对西部学子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也是‘银龄计划’的意义之一吧。”叶红齐笑言。
愿做沟通的媒介
“读书时,我的导师常教导我们一定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实际有用的工作。”重实践,能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这是叶红齐心中“中南教师”的模样,也是他一直践行的方向。
在广西和新疆,叶红齐看到了西部相对落后的发展条件,也更坚定了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将在中南所承所学所感的有益做法带到西部的决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红齐认为,帮助西部高校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和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真正助力西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为帮助打造教师队伍,叶红齐特别注重做好“传帮带”,日常通过随堂听课、评课等方式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参与指导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论文撰写等工作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科研实践能力;为帮助培育社会资源,叶红齐积极对接中南大学在广西和新疆的校友企业资源,甘为受援高校与中南校友企业间联系的媒介,促进双方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就业工作。
2022年,为更好指导广西河池学院本科生在“天正设计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取得成绩,叶红齐与同为中南大学银龄教师的满瑞林教授合力协调,建立起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河池学院生化学院教师共同参与的线上联合指导小组,发挥中南教师资源优势,协助解决相关技术难题,最终指导参赛学生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华南赛区预选赛一等奖(该校历史最好成绩)。
无论在河池学院还是在新疆理工学院,叶红齐做的多是帮助师生向前迈一步的小事,但也是积累发展经验推动实现质变的“大事”。
“西部高校教师克服困难、撑起学院教学科研发展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学生勤奋好学、认真踏实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支教多年,叶红齐对西部高校师生有了一份放不下的牵挂,“期待未来中南大学与西部高校能更多地开展校际交流合作,期待有更多中南银龄教师能在西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 字 | 梁馨月
审 核 | 刘红晖 徐爱兰 何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