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官方网站      现在是

两个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两个平台 -> 活动风采 -> 正文

人民心中铁道兵 艰辛博斗铸彩虹

作者:    来源:admin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10-15

我,一九五三年九月到一九七八年九月从戍铁道兵。25个春秋岁月,我把青春和才智献给了铁道兵,自己也由一个普通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认识上和知识上跟上了时代步伐,为保卫祖国和铁路建设作出了贡献。我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每当回忆起在铁道兵的日日夜夜,那火红斗天斗地的场面,那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那青春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我心潮澎湃,难以入睡……尽管曾经握着铁锹和钢枪的手,拿起笔有千斤重,但我要说,我要写!把那难忘的感动的故事写出来,告慰战友和自己,送给年轻人和后代。

“名牌大学”铁道兵冶炼纯钢走天下

从怕炸弹壳到排解定时炸弹。记得我入伍时,从锦绣山河的湖南来到广阔无际的平原石家庄。心里就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来校第五天,老排长领着我们参观校园,走到一个简易的棚子里,见到躺着、挂着5枚黑呼呼的大家伙。排长见我们迷惑不解的样子说:“这是炸弹外壳,是你们日后学习的教具。别看它们现在有的躺着、有的挂着,在没有制服它们前威力可大了”。排长讲的轻松,我听着头冒热汗,手脚冰凉,陷入了苦苦沉思……甚至产生了当逃兵的念头。

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人民军队优良品质的熏陶,革命前辈的帮助,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懂得了人生价值。我进步了,入党了,多次立功受奖。一九六六年我由连长破格提升为营长。一九六七年四月到八月,我参加了铁道兵青年干部实战团,赴越和越南人民共同抗击美帝主义的侵略,在越南北方实施抢修铁路的战斗任务。美帝国主义为了切断越南北方对南方的支援,铁路成为他们破坏和轰炸的主要目标。他们使用重磅炸弹、气囊弹、定时炸弹、菠萝弹、钢珠弹,对铁路、桥梁、隧道进行大纵深、大宽幅的狂轰烂炸。五月的一天,敌人在隧道口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入土5米多深。当时我们所在的连队,担任了突击排弹任务:将弹口扩大,拆除引信,绑住弹头,拖离铁路引爆。每3人组成突击小组,每组突击15分钟,轮流上阵。我和另外二位付营长组成一组,不顾首长和战友的劝阻,和战士一样高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战斗了生死攸关的15分钟。排弹成功了,我的人生也升华了。

山洪暴发来势凶,孤身桥下排险情。一九五八年五月,我们踩着大跃进的鼓点,奋战在湘黔线上,那时正值雨季,常有山洪暴发。一天,营里正在开会,忽听到有人喊“不好了,大桥快跨了。”徐营长急忙对我说:“熊参谋,带两个战士去看看。”我走到大桥前一看,原来是上游飘下的一颗大树卡在两个桥墩之间,使木排架搭建的桥墩被大树拍打着吱吱作响,情况十分危急。这是一座支线公路大桥,是部队和群众运输、通行的唯一通道。我一边叫战士回营部拿绳索等工具,一边劝桥上群众撤离。战士将绳索拴在我腰上,从桥上徐徐放下,我手持长杆猛推大树!一下、二下、三下……终于将大树一头摆正,大树果然顺江而下。当战友把我拉上桥面时,我已精疲力尽瘫倒在桥上。我的举动,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受到部队首长的嘉奖,荣获三等功,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身躯化作千斤力,顶住塌方保施工。一九六五年,铁道兵一师、十师、为实现党中央战略决策,挥师西下,战斗在成昆线上。我们八团配属一师,扎兵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一带。四营十九连连长彭树凡,这个世代贫农的儿子,超龄参军,超龄提干,当年由排长破格提升为连长,这个顶天立地的硬汉,年年立功,被评为干部标兵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某大桥施工时,他发现山体一侧时有碎石落下,基础周围的支撑也有异样变化,泥水不断从支撑缝里渗出。冲上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彭连长和两个战士,用男儿七尺身躯死死顶在支撑板上,倾刻,汗水、泥水、血水从他们脸上、衣服上流出……这一惊天动地的举动,大大激发了在场指战员的高昂斗志。熊营长指挥大家,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天衣无缝的配合,抢在大塌方前加固了支撑。保住了英雄,保证了施工。彭树凡和两个战士的无畏精神,不正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董存瑞”“黄继光”式的英雄吗?

汉江两岸传佳话,战士勇救落水人。一九七0年十一月三日,二师八团十九连排长盛道芳同志,正和战士、民工,在陕西安康市物质转运站装货。这时正值深秋,北风呼啸,寒气逼人。突然,上游传来了抢救落水群众的呼唤。原来,一名装卸女工不慎失足落水,被洪水卷进了激流。雨后暴涨的汉江水象一匹脱疆的野马,在200多米宽的江面上,以每秒7米的速度横冲直撞,落水的女工一下子被冲下去50多米,以致营救的小船也无法赶上。眼看这名女工就要被混浊的江水吞没……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盛道芳甩掉棉衣,撕下衬衣,就纵深跳入江中,向江心扑去。他不顾凛冽的寒风,刺骨的江水,心里只存一个念头:速度加快一秒,阶级兄弟就多一分活的希望。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出亲人。终于抢在死神的前面,在船工的协助下,将落水女工救上岸来。

亲人得救了,汉江两岸爆发出一片欢呼声、赞扬声……。闻讯赶来的被救女工16岁的女儿,看到母亲安全脱险,又看到抢救她母亲的这位解放军战士,两手套着被撕坏的衬衣袖口,脸上,手上和腿上被划破了7条伤口,不禁激动得热泪盈眶,无比感动地说:“是解放军叔叔给了我母亲第二次生命。”

盛道芳战友的先进事迹不是偶然的,他是产业工人后代,苗壮心红。入伍前他是武汉市一名优秀的汽车司机,一九六九年四月,他放弃“工资高,生活好”的优越条件,毅然投身部队。“芝麻开花节节高。”入伍二个月入党,再二个月被提升排长。正当他在部队顺风顺水,干得正欢的时候,他入伍前所在的武汉市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汽车队,人心涣散,事故频繁,拖了企业的后腿。盛道芳战友又毅然放弃部队要提升要职的机遇,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回到了他工作多年的汽车队。面对烂摊子,他无所畏惧,大胆改革:汽车到人,任务包干,自负盈亏,奖惩分明。一下子把车队盘活了,月月超额完成任务。工人的口袋也鼓起来了。盛道芳战友荣获一九九四年度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

环境险恶无所惧 战士眼里是乐园

原始森林当床铺,鹰厦线上铺轨忙。一九五六年九月,我从铁道兵学校毕业后被分到二师八团五连当排长。那时正值鹰厦铁路铺轨。当时国家百废待兴,铁道兵悬装备简陋,无任何提升设备,全靠肩挑人抬。我们排担任铺轨最后一道工序:摆钢轨,钉道钉。就说摆钢轨吧,每组8人,喊着号子,将钢轨提于腰际,从路基一侧摆放在枕木上。每人负荷100多斤,一天来回跑100多次。就像钢琴家演奏“黄河颂”,气势磅礴,铿锵有力。为避开酷暑,中午有较长休息时间,我们早、中餐都是在野外吃的。中午,我们走进原始森林。踏着厚厚的枯枝树叶,躺在大自然恩赐的床垫上,看着高大挺拔的大树,闻着扑鼻的芬香,听着鸟儿悦耳的歌唱……。那管地下潮湿,蚊虫叮咬。战士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包兰线上风沙大,铁兵字典没有怕。一九五七年五月,我们告别了南国风光,向包兰线上开拔。我们从包头向洞口县迸发。汽车行驶在一望无际沙漠中,漫天飞舞的黄沙,像一条条黄龙把汽车“淹没”。沙子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一点也不客气,拍打着战士的身上,直往眼里、鼻里、耳里、衣服里钻,到了宿营地,我们成了真正的“黄种人”。水在哪里?找到一口井,喝一口,又苦又涩,叫人张不开嘴;浇到头上,头发根根直立。战士们嘴唇干裂了,脸上脱皮了,有的还病倒了。但宿营地不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前进,前进!第二天,步行90多里,到了驻地。晚上,我们支起了护林防火的单帐蓬,全排48人就睡在里面。地下是沙,蓬外尖叫的还是沙。尽管我们戴着风镜、口罩睡觉,早上起来,脸上,被上都有厚厚的一层沙。有一天晚上,移动的沙丘把我们睡觉的帐蓬埋了大半个角,所幸哨兵发现的早,才免于我们埋在沙堆中。危险啊!前几天,团部电话兵过黄河查线,晚上无船过河,他抱着电杆,活活的被移动沙丘淹埋了。

中午,送到现场的馒头己变成冰蛋了,战士们用烂土箕,杂草烧火烤一烤。一阵风沙吹过来,又硬又黑的馒头又沾上了沙土,放到嘴里咔咔直响。“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哪儿艰苦哪安家“……”这是铁道兵军歌,也是我们心中的歌。

作业棉衣28斤,战士戏称“冰”铠甲。一九七O年三月,我们营担任了襄渝线上白岩寨隧道出口施工。隧道全长4700多米,是该线四大隧道之一,是个卡脖子的工程。环境和施工条件都很差。岩石破碎,水系丰富,似煤非煤,白岩寨改成“黑”岩寨更确切一些。这种隧道无法大断面开挖,只能上下导坑,小打小闹。但党中央战略决策,必须争分夺秒。有条件要上,一时无法创造条件也得上。如钻眼,是必须打水风枪的,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国力、运力等诸多原因,供水设备时常不能到位;即使水管到了掌子面,也由于放炮、车辆、人员踩踏等原因,也时常漏水、漏气。战士们最怕的是风枪停停打打,不但影响进度,还滋生其它故障。战士最明白打干风枪是要得病的。但每月成洞指标,每班掘进长度要求,等不得,不能等!战士们豁出去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水无水都得开钻,战士的作业棉衣湿一阵,干一阵,尘岩越积越多,湿溜溜,沉甸甸。晚上下班往帐蓬出一搭,想晾干一点。早上拿下来一看,被冰霜冻成了“兵马俑”。一称,足有28斤。战士们笑着说:“我们穿着冰铠甲,就不怕石头和水淋了。’’

路漫漫,路难行,牛郎织女相会难。铁道兵艰苦生活,也波及军嫂们。她们的艰辛和负重,我们最清楚。就拿我来说吧,我和妻子是一九六五年三月结婚的。在我转业前13个年头里,就因一月开门红,双百,双无,三月学雷锋,向“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献礼,决战四季度,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可以说月月有高潮,岁岁打硬仗。我作为基层指挥员,不可能,也不忍心离开火热的战斗集体,这样有7年没有回家探亲。妻子为了哺育子女,照料父母,加之一份繁重的银行工作,也只有5次到过部队,夫妻相聚的日子还不到一年。

结婚13年的日子里,我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妻子在分娩女儿时难产。医院要亲人签字,决定要大人还是要小孩。父母和岳母谁也不敢签字。等我坐飞机从昆明赶到长沙时,女儿强拉下地了。妻子流了870CC血未输血,终身留下贫血,身体虚弱的毛病。女儿肩部神经受压,右手无知觉,七天就扎梅花针,小生命的身体也受到了大的影响。妻子分娩儿子时,我不能回家,是在同事帮助下才得以平安的。

探亲也不是件容易事,记得妻子到云南元谋县探亲时,到了昆明,没有公交车通县城,只有等坐部队代客车和运货车,一等就是好几天。坐上代客车到了团部,因天色已晚,施工道路不平,无法将探亲家属送到施工点,妻子只好住在团部女技术员宿舍。真是牛郎织女难相会。

随军军嫂生活也很艰难。战友彭树凡妻子邓大姐,靠彭树凡每月56元工资,维持4口人的生活,还要节省点钱寄回家,还靠邓大姐为部队织手套,捶道碴补贴一点。

有一首歌唱到:年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我看来,军功章七成应献给军嫂,而我们仅二、三成而已。

战友情重似海深武汉团聚尽开颜

一张“战友相会”安排表。我和彭树凡战友,同是二师八团四营营长他原是十九连连长,随后到营部任职的。所以,我们的战友相会是围绕四营,特别是十九连战友之间展开的。我和彭树凡战友相继于一九七八年,一九七九年转业。我在长沙铁道学院,他在湖南华容县。四营和十九连一九六三年、六五年、六八年、六九年入伍的战友,先后转业、复员到了地方,相对集中在武汉,宜昌和黄岗三个地方。一晃分别30多年了,由于多方原因,我们失去了联系。二00九年四月,彭树凡战友通过原在师作战科工作的黄参谋,打听到了我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当年八月二十一日,盛道芳通过长沙铁道学院总机找到我。二十二日,盛道芳、章正维和万有源战友驱车到了长沙。二十三日又赴华容县见到了彭树凡战友。一传十,十传百,战友信息网接上了,战友情在心中燃烧。要重逢,要团聚!这个被武汉战友尊称“拐子”(老大歌)的盛道芳战友,多次与我和彭树凡战友通话:“趁春暖花开的春天,趁你们还走得动的大好时期,你们来武汉吧。我们已作了周密计划,欢迎你们。”四月十四日,我和老伴、彭树凡和老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武汉。这张“战友相会”安排表就是这样产生的。

湖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战友聚会安排表

4月14日晚武昌火车站接湖南首长(盛、胡、章)

4月15日武汉到黄冈 看林家大湾

4月16日黄冈到武汉

4月17日武汉到宜昌 看三峡大坝景点

4月18日宜昌到武汉(盘耀文)

4月19日武汉观东湖景点(盛、胡、章)

人员

熊炳泉二家、彭树凡一家、翟少明一家、王德陆一家

胡少清、胡品廉、谭少南、盛道芳、石进、司机

联系人:盛道芳13163272609

盘耀文5071720003(宜昌)

胡志意1320713 5962

章正维13808665595

二0一0年四月十四日

战友相逢的喜悦,促膝交谈的回忆,热情周到的接待,难于言表。我们是天天感动,天天过年!四月二十日我们分别前,盛道芳代表战友送给我和彭树凡每人一套渔具,深情地说:“你们拿起钓杆,就像见到战友!祝你们天天开心,健康长寿!”

一张38年前的便函。四月十五日晚,一九六九年入伍的战友石进,在交谈中从口袋里拿出了这张便函,由于几十年的收藏折叠,分成了两半。我颤抖着双手,两眼模糊,语无伦次地说:“你还留着,你真是……”。两人紧紧抱在一起,哭啦!这是幸福的泪,真情的泪。事情是这样的:石进入伍不久就从施工连队到了营部通讯班。这些小孩既是电话员,又是通讯员、警卫员。和营里领导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号称“政治”营长的我,平时一起喊喊叫叫,打打闹闹,却对他们关心帮助不够,以致我离营赴师教导队时,石进的组织问题仍未解决,于是就有了托人捎出的便函。便函见证了战友的真情。石进战友告诉我:复员回到地方后,由于在部队打下好的思想基础,很快融入改革开放的潮流,不久就入了党,还提升为武汉市港务局的处长,生活很好。看到石进战友满面春风,富有朝气的样子,我宽心地笑了。

时代进步的标志。我们这次相会的战友,都是一九六三、六五、六八和六九年入伍的。除少数几个还在岗位外,其他都退休了。大家有一个共同语言,铁道兵造就了我们正确的人生,坚毅不拔的品质,艰苦朴素的作风,团结协作的美德。使我们在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航行中,大展拳脚,乘风破浪。可不是吗?一九六八年入伍的胡莫愁战友,原是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十二工程局党委书记,后调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党委书记。一九六五入伍的鲁久荣战友,是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十二工程局常务副总指挥。一九六八年入伍的郑换清战友,是武汉市政协副主任。一九六九年入伍的章正维、盘跃文分别是湖北省外资办处长和湖北省交通厅外事处处长兼湖北湖翻坦高速公路副总指挥。就是家在农村,也各有所乐。如一九六九入伍的秦财鹏战友,在宜昌市大山脚下,开了个农家乐。过着优哉优哉的小康生活。

目睹在铁道兵战斗过的战友。在位的在为国效力,发光发热。退下来的有一个好的归宿,享受天伦之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后人,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历史发展的规律。

上面的回忆,只是沧海中的几滴,漫长记忆中的只言片语。但足矣!铁道兵我们爱你,我们怀念你。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当铁道兵不后悔!我们的兄弟叫铁道兵!

稿件来源:离休干部 熊炳泉

上一篇:纪念建党九十周年

下一篇:时代先锋

Copyright  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     邮政编码:410083     联系电话:0731-8887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