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关工委”,是校关工委副主任李满春从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日前召开的“网络新媒体环境中关工委工作研讨会”上获悉的关工委工作新风向。中南大学等15所高校和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等6个关工委应邀参加会议并做典型经验介绍,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满春在介绍中南大学经验时说:“中南大学关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46号文件关于‘互联网+关工委’部署要求,面向青年大学生,主动适应上‘网’、进‘云’、入‘微’、集‘群’新形势,建设网络新阵地,推动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她在解读“中南特色”时说,中南大学一是以线上直播方式搭建关工进云报告厅,邀请院士、大国工匠、知名校友、国家教学名师等作线上报告,教育内容与时代同频,教育方法与学生共振,教育组织与职能部门共谋,教育效果与社会共享;二是创办“中南大学关工人”微信公众号,发刊96期,共2700万字节,总点击率35000多次,坚持内容为王,坚持覆盖面拓展,坚持守住底线;三是打造“青山松”博客平台,收录“五老”优秀博文1000余篇,练就了一支老少互助队伍,建立了一套机制,出版了《诗韵中南霞满天》《网事如歌中国梦》等四部专辑;四是推送个人微信公众号,知名党史专家曾长秋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史撷”已发表党史、校史原创文章75篇,点击率破10000人次;五是组建“关爱入微”微信群,建筑艺术学院师生创作的《疫情不灭党员不退》系列海报被“光明网”、“学习强国”等10多家媒体转载,累计阅读量突破10万人次,以此为蓝本的短视频获教育部“读懂中国”活动最佳短视频。中南大学关工委“打造5个网络平台,促进关工进‘云’入‘微’”工作经验曾获2021年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十佳创新案例。
李卫红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在互联网+关工委工作模式已初步形成,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的先行者、探路者。会上发言的其他单位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如上海的“五老大讲堂”线上系列宣传活动,湖北的线上线下融合党建、思政、家校协同育人,福建的“教育五老说”网络公益屏对屏模式,中南大学的上‘网’、进‘云’、入‘微’、集‘群’新思路,中国农业大学的“五老”工作室等工作品牌,各有特色,值得推广。李卫红在讲话中指明了关工委工作发展方向。她说,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敢于亮剑勇于斗争;二要注重研究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提高关工委工作本领;三要多措并举,通过微课堂、微访谈、微动漫、微视频,微信、微博和抖音,发出“五老”声音,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中国制度优势,客观认识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自觉抵制错误言论、虚假言论。
在与会人员合影环节,会务组安排李满春到第一排就坐,李满春向李卫红主任作了自介绍,还说是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徐建军指派参加会议并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李卫红主任紧握着李满春的手,对中南大学关工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说:“我与徐书记很熟悉,今后我们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关工委’工作力度,使关工委工作更加贴近青年学生,有力地推动关工委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审:蒋丽梅 二审:徐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