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官方网站      现在是

专题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活动 -> 百年抒怀感党恩 -> 正文

记胡毅夫教授讲述入党初心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07-15

胡毅夫,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教授,退休后在学院关工委担任教学督导员、马列辅导员等职务,积极发挥余热。

1977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终于结束,而废除了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也被恢复,高考制度的恢复,为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提供了通过考试、靠自己努力和公平竞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2岁的胡毅夫努力学习,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大学。自此,胡毅夫老师开启了他在工程领域辛勤耕耘的生涯,四十余载踏实治学,长期奋战一线,心系国家发展大业,悉心指导后代,助力国家人才培养。

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胡老在求学之路一直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学习真本事,勤勤恳恳掌握新技术,心中时刻牢记初心——复兴中华,以国家使命为己务,立志建设好国家,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奋战一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致力于发展金矿,大学毕业不久的胡毅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满足国家需要,义无反顾地迈出校园,下到金矿矿山生产第一线,走到了采矿工人的中间。在矿山工作期间,他熟悉了矿产开采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并体验到了采矿工人的艰辛不易,并迫切地想为这些可爱的兄弟们做些什么,因此,胡毅夫除了按时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不断地去给自己找事做,去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为有一份漂亮的工作成绩单,只为保证工人们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矿山繁杂的工作并没有让胡毅夫放弃学习,他时刻秉持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的理念,根据工作需求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矿山一线的工作让他格外清晰地感受到力学在采矿中的重要性以及多学科结合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这为他今后的科研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年:投身科研事业,树立杏坛标杆

青年时期在矿山一线工作的经历让胡毅夫在中年的发展少走了不少的弯路,从矿山回来后,他一头扎入了力学研究中,日复一日,在力学方面的研究让他成功地将多个学科串联起来,他不再受限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学科,而是多方向同步推进,在矿山、地下工程、交通安全这三个方向他力求多专业结合衍生,共同助力工程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胡毅夫用他的汗水拼出了多篇有极高学术价值的论文等科研成果,推动国家的工程建设向前发展,学术成就并没有让胡毅夫忘记自己的初心——复兴中华。他仍然保持着到工程一线进行实地考察的习惯,了解实际情况,做真学问!

走进实验室,胡毅夫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科研,出了实验室,他将精力倾注于杏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深知此理的胡毅夫站上讲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授予学生,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工科相比于理科和文科是更加踏实、扎实,更加需要实践的”,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胡毅夫在课后倾心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工程项目,积累实际经验。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拥有了独立完成城市地铁线路规划等项目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感谢胡毅夫老师的启发式教导,让我学会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是学生给予胡毅夫的客观评价。除了学术方面的教育,胡毅夫还注重学生精神信仰方面的教育,他常教导学生:“人应当要有担当、能吃苦,我希望有更多想建设国家事业的人投入到矿产行业,贪图享乐在我们这一行是要不得的”。

科研学术上,他是榜样,是导师,精神教育上,他是标杆,是灯塔!

老年:不忘入党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如今,早已步入花甲之年的胡毅夫,退而不休,仍然在矿产事业中奋斗耕耘,为培育人才、科技研发、传承优秀红色基因而奔波。虽然早已退下一线,但他仍会前往矿山一线考察,寻找科研灵感,并感受国家的强大,见证祖国的成长。此外,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他希望老一代浓重的家国情怀能够传承下去,希望后辈能够从老一代人的手中结过火炬,继续为老一代人的初心——复兴中华奉献自我,理论方面,他认真准备红色讲座,讲授红色故事,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信仰,提高思想觉悟,加入共产党;行动方面,他以身作则,时刻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维护团体利益。胡毅夫说:“中国在不断地强大,但这不能是我们骄傲的资本,未来的发展,要靠青年一代”

脚踏实地,四十余载潜心钻研、全力教学;报国赤子,以国家需要为命运航向,倾其所有为祖国建设奉献自我,胡老至今仍未停止前进的脚步。读懂胡老身上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育人担当及报国赤子心,读懂中国。

Copyright  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     邮政编码:410083     联系电话:0731-8887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