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80岁,54年党龄,退休20年,在中南大学关工委队伍连续工作18年,是“五老”里屈指可数的挑大梁的骨干。他身兼“四大员”: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9年,与发展对象谈话近180余人次;担任马列辅导员17年、五老报告团成员8年,共撰写16个专题报告讲稿,17万余字,作报告60多场,15000多人次聆听;担任德育示范基地指导员获多方好评;任中南大学网宣员8年,撰发博文150余篇、微博520余篇,阅读32万余人次。他主编或主笔参与编写指导青少年德育教育及社会实践书籍三本近60万字,在校报及省市级以上报刊发文13篇,其中4篇刊载于教育部关工委《心系下一代》;6篇博文入选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往事如歌中国梦》。从2008年至2019年,他连续六届被评为“中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获湖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先进工作者。这一串串的数字生动记录了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老党员对关心下一代的倾情尽力奉献。
2020年5月25日上午,他参加学校关工委常务班子扩大会议,侃侃而谈10多分钟,就组织好抗疫英雄事迹线上报告会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会后两个多小时,就传来他因心梗突然去世的消息。可以说,他为关工委工作呕心沥血,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就是中南大学的老关工,湘雅校区原关工委副主任刘耀光。
呕心沥血,身肩“四员”育新人
2003年,有着丰富学生工作经验,长期从事马列主义与思政、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等专业教学与研究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刘耀光,被湘雅校区关工委聘请在办公室工作,从“入伍”时起至2017年,他一直是工作班子里最年轻的“五老”。自然,刘耀光义不容辞要承担大量繁杂的具体事务,同时他还担任了学校关工委工作老品牌“五员五导”中的“四员”。老伴说他“比上班时还忙”,与他共事的历届领导说“他就是把办公室当做了自己的家”,好多次因为潜心工作,竟没有听到活动中心的下班铃声,被管理人员不知情反锁在办公室。
为了做好“四大员”工作,年逾古稀的他,从零开始自学电脑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上网,发电子邮件、撰写发布博文与微博,发微信,制作PPT课件等。
刘耀光一直担任马列辅导员,2008年起,担任湘雅校区关工委马列理论学习辅导小组组长,是中南大学“五老报告团”十位成员之一。他孜孜不倦学习有关理论,翻阅报刊、上网查资料,每个学期要奔波于河东河西,给校区所属10个二级单位做辅导报告,同时与湘雅几十名学生马列会骨干经常联系,指导学生学习,包括修改心得体会。
2010年,刘耀光成为党委组织部首批被聘的特邀党建组织员并连续受聘至2019年5月。9年来,他每年要分别给校区各院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与发展对象谈话。为了方便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临床医学生,刘耀光与他们的谈话往往安排在晚上与周末,而且总是他等学生。有一次晚上,为了与一名实习下课的同学谈话,他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每次谈话,他总是联系自己入党以来的亲身经历和思想实际,以谈心的方式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循循善诱,殷殷寄语,同学们反映“与刘爷爷谈话很轻松、很有收获”。
无论是给学生作报告或是上党课,刘耀光都是精心准备。每一个新专题的备课,他足足准备一个月以上,力求内容详实,贴尽学生。即便是同一专题,他每次都针对听课对象修改,补充最新资料。2016年,学校关工委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与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刘耀光承担了给校区各院作报告的任务,为此他花了三个多月时间用心准备。在阅读了大量有关长征的书籍资料、反复观看了红军长征专题片的基础上,他结合湘雅老红军蒲润亲历长征的故事,撰写了11000余字的讲稿《弘扬长征精神,创造新的辉煌》,并制成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共作了7场专题报告,1200余名学生、青年医务人员聆听。虽然年过古稀,但每次讲课,刘耀光都是充满激情地站着讲,用真情感染学生。每次报告结束,同学们都报以热烈掌声。
2013年,刘耀光受聘成为学校首批十位网宣员之一,并负责校区网宣工作。为此,他建立了网宣员微信群,组织举办了两届网宣员培训班,请专家讲课,整理编写学习资料发给网宣员,还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与网宣员交流,经常在群里转发学习资料。他注重与学生交流,了解和关注大学生所思所想,撰写了大量针对性强、有说服力的博文、微博,转发了大量正能量的博文、微信,赢得了许多粉丝,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网宣员。今年疫情期间至去世前,他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和社会反映,撰写了38篇针砭时弊、传递正能量的博文。
刘耀光还是浏阳文家市医院中南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德育指导员。该院院长是湘雅医学院的毕业生,一辈子致力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显著成绩。刘耀光充分利用这一典型人物,作为对医学生传承湘雅精神、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生动教材。
匠心独具,打造品牌传精神
2009年3月13日,刘耀光接待了因为阅读《湘雅学子在湘西》深受感动而来访的湘雅社会实践团团长吴俊娇等同学,从此与实践团结缘相行相伴至今。湘雅社会实践团是一个由湘雅医学生自发组建的公益性组织,以赴贫困地区义务支教助学为主要任务。访谈中,刘耀光生动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述了老一辈湘雅学子传承湘雅精神,扎根湘西、艰苦奋斗,为湘西医疗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和许多感人故事,勉励实践团发扬“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并提出了很多具体实用的建议。拜访同学表示,刘爷爷的话使他们很受鼓舞和启示,开阔了思路,清晰了团队发展的设想。
此后,每届实践团团长去校区关工委汇报活动时,都会得到刘耀光等老前辈的热情接待与具体指导,为他们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针对实践团计划开展创新性实践调研项目《湘西自治州保靖县苗族聚居区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的现状调查》,刘耀光就调查表的内容、形式设计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调研,提出了详细全面的指导,后来这份调研报告被评为学校优秀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湘雅社会实践团获“感动中南·志愿同行”志愿服务标兵、中南大学优秀实践团队等10多项殊荣,连续三届被评为中南大学基层关工委工作品牌。2015年夏,刘耀光受湘雅校区关工委委托,与另一位老同志合作,冒着高温酷暑,主编了全面介绍、总结实践团10年支教历程的书籍《最美的夏天》,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对医学生以德育人教育、指导社会实践的生动读物,获得各方好评,深受学生喜爱。
为发挥湘雅医学优势,助力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刘耀光提出校区关工委联合湘雅三医院关工委,于2017年11月在实践团扶贫支教助学基地——武冈市稠树塘镇开展了扶贫义诊活动,义诊当天接待400多人次门诊量,受到当地政府、医院与村民热情欢迎与广泛好评,多家媒体报道。
工作中,刘耀光常常思考、不断探索利用湘雅优质资源以及经典的红色资源,做好以德育人功课。2007年,他与4名老同志专程奔赴延安和南泥湾实地学习、亲身感受,后经9个多月的辛苦努力,由他主笔和担任责任编辑,编写出版了《弘扬延安精神》一书,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读物免费发放,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2004年至2006年间,刘耀光与3位老同志三赴湘西,历时32天,行程6100多公里,走访46个市县乡镇医院和市卫生局等医疗单位,开座谈会20余次,访谈250多人,将资料编著成《湘雅学子在湘西》一书。该书被作为学校医学生医德和成才教育的补充教材,很多同学表示读了这本书深受教育激励。
2017至2019年,学校组织开展“院士回母校”“杰出校友回母校”“读懂中国”主题教育活动,刘耀光用心策划,主动联系和指导学院开展了夏家辉院士访谈活动、文继舫等名师励志报告会,精心组织和指导校区各院主题教育活动,每年获学校组织奖,多项作品获部、省教委关工委奖,其中2019年校区有12个作品获部、省奖项。
爱如己出,扶贫助学显真情
在许多学生眼里,刘耀光就像一位慈爱的邻家老爷爷。他深爱学生,更厚爱品学兼优的贫困生。2013年,学校关工委发出倡议,离退休老同志自愿捐献“每天一毛钱”,成立“关爱基金”,每年资助几名特困生。刘耀光除了自己每年捐款外,更是主动联系各院关工委,动员老同志积极参与。为了让特困生及时获助,刘耀光经常向各院关工委了解情况,督促认真摸底、抓紧上报材料,并及时将补助金送到受助学生手上。这几年,有7名特困生获得了3.5万元关爱基金资助共。2016年2月,公共卫生学院14级的刘璐同学,被检查出患恶性胶质瘤并扩散。她早年丧父,母亲患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长期服药,母女俩仅靠其母亲1300元退休工资生活,还要付房租。刘耀光及时向校关工委反映,使刘璐获得5000元补助。刘璐十分感激,表示要百折不挠,战胜病魔,以优异成绩和行动回报学校和社会。这年,刘璐获中南大学“自强之星”。
刘耀光还善于利用其他途径为贫困生排忧解难。前几年,刘耀光了解到身边有两位老教授想对口资助贫困生。他便积极与学院联系选择学生,与老同志沟通,使6名获助学生分别顺利完成了本硕博学业。这些学生从此也与“刘爷爷”成了忘年交。逢年过节,他们常常发来微信、信息问候祝福,汇报学业和工作情况;“刘爷爷”也回复勉励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恩学校、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