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离退休干部党校“老骥伏枥大讲堂”系列讲座拉开帷幕。首场报告会上,三百余名离退休骨干认真聆听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陈晓红教授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解读,陈教授生动描绘的长株潭美丽图景,让老同志们心驰神往。这场由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筹备的“文化盛宴”显然收到了预期效果。
时间追溯到2012年6月,学校党委书记高文兵、校长张尧学、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军,湖南省委老干部局、老龄办相关领导在国际报告厅为离退休干部党校成立揭牌。一个为离退休干部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打造的“文化平台”自此诞生。
再回溯到2010年,一场将给离退休工作带来崭新变化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校离退休工作改革试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方案确定后,78个二级单位先后确立了离退休工作分管领导和工作干事,近两百人的工作人员加盟了离退休工作队伍,成为离退休专兼职人员,从而为离退休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逢年过节,各二级单位邀请离退休老同志同欢共庆;年初岁末,向老同志通报校情院情,倾听老同志意见建议……以“服务推动文化养老”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
长期以来,让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都拥有一个幸福、欢乐的晚年生活,是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努力的方向。“文化养老”就是重墨浓彩之笔。
这里有着多处设施完备的老年文化场所,六千多离退休人员在这里开展学习休闲娱乐等文化活动;这里有着浓郁的“孝、慈、寿、和”老年文化气息,广大离退休人员正沐浴着春风续写自己的快意人生。
物质文化:创设优美养老环境
早在合并之初,学校党委和行政就把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老年活动中心作为离退休人员文化建设的基础来打造,经过科学筹划、认真布局,先后在校本部、湘雅校区、铁道校区建立了三个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综合型老年活动中心。
——校本部老年活动中心是一栋别致的四合院。院外绿林掩映,曲径通幽,开阔处设有两个标准的门球场地。进入院内,满目苍绿、花木扶疏。校本部老年活动中心一楼,以活动室为主,棋牌、球类、阅读等老年爱好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好去处。扶梯而上,二楼聚集的大多是离休干部及退休厅局级及以上干部,书画、看电视、读报……,较之一楼,这里更显安静祥和。楼上楼下,回廊壁上,是名家字画,令中心更添诗情画意。
——湘雅校区活动中心位于湘雅老校区居民区,便利的地理位置让活动中心在每个开放日都热热闹闹的。支部活动、读书阅报,或画一幅朴素清雅的山水画,做一件精巧绝伦的工艺品,唱一段美妙旋律,跳一回风情舞蹈……老同志们的退休生活在这里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铁道校区老年活动中心坐落在梅岭村小区内。楼后,林木葱茏、风景宜人,不失为一处清幽的休憩之所;楼内,运动场所、学习场地,一应俱全,能满足该校区老年人文化休闲学习需求。老同志们乐将活动中心当成自己的家,在墙上挂上自己的绘画、摄影作品,在院子里摆放自己培育的鲜花苗木。
除这三处老年公共文化场所外,学校还斥资在老同志集中居住的宿舍区建有8个老年活动室及11处室外健身场地。这些老年文化场所在设计、建设上都做到了布局合理、富于特色,并把高雅的文化孕育到了建筑设计、园林绿化和装修装饰中,加强了文化的厚重感,同时又与学校整体建设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老同志们在此健身娱乐,学习休闲,其乐融融。200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离退休活动中心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中南大学召开。
文化平台:引领健康养老生活
学校离退休人员达6000多人,队伍庞大,如何让离退休工作在生病慰问、节日慰问等事务性工作中做出特色?离退休工作处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逐一破解这些难题。
文化养老平台的搭建是离退休工作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长期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作人员意识到,只有搭建好文化养老平台,以平台为抓手,开展适合老同志兴趣爱好、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活动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
——“学校的老年文化中心开启了我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年届70的张老师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老教师,谈到自己参加的老年文化团队,她感慨万千。退休后,张老师原本充实的生活变得了无趣味,整日只觉得浑身疲软,提不起劲,还当是生了病,常年不是吃药、就是打针。后来在老姐妹们的相邀下,参加了学校舞蹈队,学起了民族舞。欢快的音乐、轻快的舞蹈,竟使她的病和烦闷消失得了无踪迹。现在,张老师不仅加入了文体协会的舞蹈队,还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书法班、手工班。“年轻的时候要忙工作、忙生活,没有这个闲情逸致,现在好了,有时间了,练练书法,做做手工,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我现在是自由自在地“享受”我的退休生活。”
老年大学、老年文体协会是离退休工作处依托老年活动中心搭建的两个文化平台,平台广泛吸纳有文化艺术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完善与改进,这两个文化平台已成为了众多离退休老同志的精神栖居地。或潜心学习琴棋书画,或每天坚持打一场球……老同志们生活愉快,精神充实。
……
——看书读报,字小太费劲;上网看新闻,操作有点麻烦……很多老干部在学习上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不少人感叹,现代生活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如何让老干部们融入到当今和谐社会的大家庭,晚年生活越来越美满?离退休工作处工作人员主动深入老干部群体,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开言路,倾听心声,寻找破解“离退休人员多、党员多、思想政治工作难”的方式方法。
经过科学分析,一篇情况详实、分析深刻的可行性报告新鲜出炉,一个推动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金点子”破壳而出——2012年6月29日,中南大学创教育部部属高校之先河,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校。当天张尧学校长为离退休干部党校作首场报告。
同年底,校党委书记高文兵为离退休干部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
2013年4月,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陈晓红教授向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生动描绘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长株潭图景。
以离退休干部党校为平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引导老干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离退休干部党校的建立从制度上推动了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入良性轨道。
……
——“我想开通博客,把这些年写的文章上传到网上,你教教我怎么做”。杨和荣老人抱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到离退休工作处找工作人员教自己玩博客,谁能相信这是一位已经87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
利用新载体,占领新阵地,适应新需求,产生高效率,是对离退休工作的新要求。2013年,学校离退休工作又出新招——建立网站、管理信息系统、短信平台、手机报、博客(微博)、通讯联群、一键通手机、志愿服务等“八位一体”的离退休工作信息化平台。
“钓鱼比赛、乒乓球赛的照片已经上传到群空间里了,大家都去看看吧”,信息化平台的通讯联群——离退休QQ群人气很高,离退休支部书记、老干部网络宣传员都加了进来。打开群空间,红歌比赛、老同志旅游摄影、新年团拜会等一个个相册让人倍感温馨,没接触过网络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在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东西,在离退休QQ群园地里感受新奇、享受快乐。
据悉,“八位一体”的离退休工作信息化平台拟在2013年底前全部完成。届时,离退休工作处将通过选派学生志愿者上门培训、扩大老年大学电脑培训班规模等途径,鼓励老同志学网、知网、用网,掀起新一轮离退休工作发展热点。
文化养老:激发养老正能量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文化的滋养下,广大离退休人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在健康快乐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校的形象、自身的形象,更加维护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加关注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并激发了他们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情和干劲。
——在学校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中,有一大批老教授、老专家,为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他们仍活跃在教学一线,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督导教学工作。年届七旬的秦醉霞教授是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资深教授,十年前就承担了教学督导工作,他不仅是研究生培养专家督导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他表示,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老师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追求,同时,希望将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累积的经验和教训,供年轻教师们借鉴。
——据统计,学校每年大约有18000余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每年发展新党员2000余人。面对这一大批积极靠拢组织,追求进步的有志青年,如何帮助他们坚定政治方向?离退休老党员们当仁不让,本着忠诚、责任和关爱,他们有的担任党校学员的班导师,有的担任学生支部的顾问……他们积极参加学生支部组织生活,与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谈话,成为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校的老干部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宝贵政治资源。6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战士、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担任着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员和理论学习的辅导员,他们活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事例提高广大同学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深广大同学对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报国之行有机统一起来。他们的教学方式独特、内容丰富,较之枯燥的政治课更受大学生欢迎。
——“木匠要巧,郎中要老”。在三所湘雅附属医院,活跃着一批老教授、老专家,他们白发红颜,老当益壮,有如历尽风霜的秋菊,盛开在医疗第一线。年近90高龄的内分泌科专家伍汉文,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在湘雅二医院服务。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生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以治病救人为立身之本,坐门诊,查房、会诊……一辈子兢兢业业干到如今。“一息尚存,耕耘不止,振兴中华,毕生为斯”是他的自勉,也是他几十年来的自我写照。
关工委的老同志还代理学生平安保险,为学生争取最大利益;设立了“关怀”奖学金和“关爱”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
学校文化养老平台的打造至今已是十余载。老年大学已累计开设专业30多个,办班400有余,参学老同志达15000多人次;老年文体协会成立了30多个兴趣团队,平均每年1600余人参加各类活动;离退休干部党校自去年成立以来已开班三次,参加培训班的学员达千余人次;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离退休人员更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先后就有1800余名老同志参与到了关工委工作当中。数字是枯燥的,但我们从中看到了“文化养老”的巨大感召力。
从创设优美的养老文化环境,到打造健康养老文化平台,再到激发文化养老的正能量,实现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学校的离退休工作正是按照这样的轨迹,一步一步践行着“让党放心,让广大老同志满意”的承诺。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因文化的浸润,在这里得到不断延续,并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