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源(离退休工作处在职党员):发扬斗争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我们都知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更是新征程上全党迎接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的看家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斗争和斗争精神的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展现。那么,新时代党中央为什么如此重视和发扬斗争精神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历史逻辑方面来看,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等,这些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就教会我们要学会斗争,要有不服输的斗争精神。当然,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发扬斗争精神,但是对照先辈,反观现在的一些党员干部,斗争精神不足,缺乏斗争勇气和能力,没有修好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必修课。
第二,从理论逻辑方面来看,斗争精神作为一种思维状态、精神风貌,是我们党赢得过往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赢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就存在论而言,斗争关涉的是事物的存在方式。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那么有矛盾肯定就会有斗争。所以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坚定性。就实践论而言,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是在无数次思想传承和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在实践锻炼中保持并提高的。那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要真刀真枪的去历练,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解决问题。就方法论而言,方式方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斗争的难度和效果,单纯以硬碰硬的简单方式来展开斗争的话,往往收效甚微。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应该遵循规律,要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及时调整斗争策略,不断增强斗争本领。
第三,从实践逻辑方面来,正是坚持和发扬了斗争精神,才使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斗争的胜利。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迎接新春的脚步。面对疫情我们步履艰难的走过了三年,在与疫情斗争中的三个年头里,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始终秉承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宗旨,奋勇抗争、砥砺前行。在这场同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新征程的赶考之路上,我党将面临的考场越来越大,考题越来越难,答题条件越来越难以预料,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干事环境,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