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官方网站      现在是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党建微党课 学思践悟进行时】专题(第二辑)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2-12-15

粟恩雨(离退休工作处在职党员):国歌知识全解

(一)国歌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因其奋进的词文和优美的曲调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1934年春,田汉在刚完成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聂耳得知后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也成为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二)国歌的历程

1911年,《巩金瓯》被清政府定为国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官方法定国歌。《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其大意是:国土如金瓯巩固,幸承上苍覆庇,物阜民丰,众生欢欣,喜见百姓躬逢太平盛世。人民和谐幸福,帝国多承护佑,青天望之弥高,大海翻腾不息。严复站在维护朝廷统治的立场,极写了清朝疆域辽阔,地大物博,生逢其间,人生大幸。

然而,《巩金瓯》显然生不逢时,还没来得及让臣子学习、百姓传唱,“金瓯”便已破碎。《巩金瓯》颁布仅仅6天之后,武昌起义爆发,刚一诞生便寿终正寝,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世挽歌。其后在20世纪前叶中,中国出现了许多官方或非官方的国歌。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曾征集国歌,并在公报上刊登了一首歌词拟稿,歌名为《五旗共和歌》,这首国歌反映了资产阶级立国的理想。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把一首名为《中华雄踞天地间》的歌曲作为国歌。1920年,段祺瑞政府又以名为《卿云歌》的歌曲作为国歌。

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把国民党党歌作为代国歌,1943年正式定为国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歌词:“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国歌的立法

国歌是宪法确立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制定一部专门的国歌法,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等进行规范,对于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增强国歌奏唱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维护国家尊严,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具有重大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四)唱国歌的意义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今天的中国,尽管时代已经变迁了,经济社会发展了。但我们还是要继续高唱原来的歌词,这是因为,我们的国歌里面,缊藏着重要的思想内涵与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的国歌的含义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屈服。

《战狼2》里,吴京举着国旗通过交战区的情景并不是杜撰。王本虎称当时有些人是陆路撤离,从利比亚撤到突尼斯或埃及,有的同胞因为护照丢了,无法离境时,前来协助撤侨的人就让他唱一首国歌,唱完就放行。”国歌、国旗那时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首歌和一面旗帜。当撤侨进行的时候,当同胞们唱着国歌、举着国旗通过边境的时候,国旗和国歌就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是我们精神归宿。中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五)国歌的思想内涵与当下意义

1、危机意识。国歌里有一句歌词,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她所透露出来的强烈的危机意识,是我们国歌的思想内核。中外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少危机意识,不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就迟早有危机出现。

2、团结精神。团结,可以发生聚合反应,凝聚成一种巨大无比、无坚不摧的力量,足以让强大的敌人胑颤心惊。我们要实现两个百年的梦想,必须继续高举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大旗,“万众一心”,反分裂保统一,千万不能丢掉了我们的法宝,中了敌人的离间计。

3、行动精神。历史告诉我们,一打纲领,比不上一个行动。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困难,比改革开放以来任何时候都多,都严峻复杂,更需要发扬行动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4、献身精神。一个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个民族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时候,不仅需要团结,需要行动,而且需要献身,需要牺牲,需要与敌人拼死一战。唯有如此,才有获胜的转机和希望。在今天的和平建设年代,虽然敌人的炮火很少看见了,但是为囯家与民族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仍然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不忘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一种意识”“三种精神”,当是我们国歌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内涵,决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或失去价值,相反,我们在今天,在当下,更加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上一页 [1] [2] [3] [4]

Copyright  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     邮政编码:410083     联系电话:0731-8887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