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瑞林,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5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19年9月退休,2021年作为中南大学首批银龄教师赴广西河池学院支教。从中南到河池,满瑞林坚守教师党员的身份责任,用行动架起两校间合作交流的“连心桥”。

教师党员,是身份,是责任
“我是教师党员,作为教师当不舍讲台,作为党员应为党为国奉献终生。”1987年,满瑞林入党时已是一名高校教师。
自1985年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到2019年在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退休,满瑞林执教34年。“教书育人,回报社会”是34年来满瑞林秉持的信念。“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给了我读大学的机会,培养我成为高校教师。”在满瑞林看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自己,教书育人是回报党恩回报国家的最好方式。
“入党是为了更好地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人才。”满瑞林心中的党员模范是自己的导师赵新那教授。“赵新那教授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她爱党爱国爱学生的高尚品德令人动容。”在党36年,满瑞林初心不改,爱党爱国爱学生的信仰同样印刻进他的心底。

满瑞林与导师赵新那教授
2021年,国家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在中南落地实施。这是个什么样的计划?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初闻这一消息,刚退休两年的满瑞林心中不免有些疑虑。但在了解到这是党和国家为扶持西部发展做出的重要规划后,满瑞林放下顾虑,决心驰援广西河池学院,“现在党和国家需要银龄教师,我当然义不容辞。”
无论是教师教书育人,还是党员为人民服务,于满瑞林而言都是一生的事业和使命。“加入银龄教师队伍重登三尺讲台,既是教师育人情怀使然,也是党员责任所在。”自满瑞林成为一名教师党员起,这样的身份便也成了他挂在心头的责任。
架一座“桥”
“作为银龄教师,我是代表中南大学来到河池,必不负所托。”在河池学院,满瑞林切身感受到教育部和双方学校对“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重视和支持,这是他在河池学院推进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的动力,也是底气。
受援高校与支援高校间各有特点,但也有差距。找差距、补短板、促发展是教育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初衷,而银龄教师便是联系其中的桥梁和纽带。满瑞林深知银龄教师的责任所系,在近两年的支教时间里,竭力探索中南大学与河池学院之间可建立的连接点,架起一座“连心桥”。
“《化工原理课程虚拟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的申报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2022年,为联合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满瑞林与同为中南大学银龄教师的叶红齐教授合作,在河池主持申报有关《化工原理》课程虚拟教学研究的教改项目,希望通过网络构建起两校师生可以共同参与并能长期发挥作用的线上教学研究平台,“这一项目的申报成功将推进两校间的教学改革共商、优质资源共享和‘金课’课程共建,为提升两校教师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两校学科建设,以及促进河池学院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满瑞林与河池学院学生合影
在推动教学改革之外,满瑞林也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中南大学与河池学院的交流合作:协调建立两校学院间的联系平台,协助培养河池学院化生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历史最好成绩;引荐中南大学教授到河池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合作开展科研,进行学术交流……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在河池学院座谈交流
“‘铺路架桥’是银龄教师的重要职责。‘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能够以低投入实现高产出,发展未来可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满瑞林愿做中南大学与河池学院间的教育“连心桥”,也期望“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延伸和扩展,汇聚多方力量助力更多西部高校教育发展。
(一审:梁馨月 二审:何婷 三审:何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