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旺 张振雯
指导老师:唐建华 蒋绍坚
为响应教育强国号召,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最近召开了中南工业大学原主管教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徐特立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梅炽教授教育观念座谈会。作为采访者,我们有幸参与了梅炽教授教育观念的学习探讨。从座谈研讨中我们了解到,梅炽教授的“大教学观”非常契合教育强国理念,得到了参会专家的热议和认可。
我是教师更是教育研究者
梅炽的“大教学观”是怎样形成的?1956年,梅炽作为中南矿冶学院首届毕业生留校。他在教学上总比别人多一些新建树。刚走上讲台,当时没有教材,年轻的梅炽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组织编写出了《冶金炉原理》教材。上世纪80年代,梅炽提出高等教育重在处理好国家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的三重关系。同行称赞他是我国懂高等教育不多的几位教授,人们尊称他为教育家。
我是教授更是教学副校长
梅炽“大教学观”的深化与他担任中南工业大学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经历有直接关联。教育观念的形成,是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结果。上世纪八十年代,梅教授从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岗位提拔为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当时学校改革探索面临着德育与智育、体育等其他因素的关系如何处理,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还是以基础为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以及教学科研孰重孰轻等问题,特别是改革涉及到教师个人切身利益,一时学校难以决策。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到梅炽身上,但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教授更是教学副校长,应站在党和国家、学校的长远利益角度考虑教学决策问题。针对这些主要矛盾,他提出“育人为本、学生质量为本、本科教学为本”的思想,辨证认识主要矛盾,指导学校教学改革,收到明显成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他推动外语教学的故事。当时,学校本科生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不到40%,低于全国同类学校,甚至低于省内本科学校,在学校师生中引起极大震动。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梅炽提出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大教学观推动改革,打了一场外语教学翻身仗。他不断提高师生对外语教学推动学校改革创新重要性的认识;组织设立学生“英语角”,集中力量促进学生自学,锻炼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开通全天候无线电英语学习波段,锻炼学生听力水平;带领一班人深入学生宿舍,检查督促英语学习。他还与夫人一起熬药,帮助老师保护嗓子。在梅炽的推动下,学校英语四级考试连续多年一次通过率达82%。通过几年努力,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得到综合提升,1999年,学校成为全国较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的七所高校之一。
我用创新的学科培养创新型学生
教育观念的完善是软件和硬件综合发展的结果。梅炽意识到,要使教育为强国服务,核心是用创新的学科培养创新的学生。在副校长岗位上,他将学校学科建设从工科为主拓展为理工文管多学科综合发展,他还根据社会需要,对传统专业进行优化拓展。在他主导支持下,学校对接社会外贸型人才缺口,从各专业选拔优秀学生,成立外贸班、财务管理班、物资管理班。这些人才后来成为我国期货市场、股票市场的第一批业务骨干。他敏锐地捕捉到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以原有的相关专业为基础,组织成立了能源学院,成为全国成立该学科的第一批高校。目前,锂电池产业领军人才,中南大学毕业生占80%。他培养了15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撰写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中大部分与教育教学相关,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三重关系”“三个本位”“三育人”的教育观念,彰显了他作为教育家应有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人们向90岁的梅炽表示敬意,他却表示,我未能做出更多更大的科研成果,这是我的遗憾,接力棒留给你们年轻人!“作为能源学院的学生,我们定将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不辱使命,立志为国家的能源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青年学子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