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逾古稀又十年,不服耄耋仍争前。形体虽衰气犹盛,蜡炬犹燃蚕未茧。”这是孙材江教授在八十岁那年写下的明志诗。人老心未老,在医学上术业专攻,在教学上传道解惑,把纯粹的事做到极致,这就是孙老。救死扶伤、教书育人始终贯穿孙老的一生。
中西结合 术业专攻
从医70余年,孙老与中国卫生事业同龄,见证了中国卫生事业、全民健康水平的发展。孙老出身西医,后经过为期3年的中医理论学习,这为孙老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创伤、痛苦与手术费用,孙老在国内最早提出了有限手术和有限内固定的概念。“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自己锯树做成小夹板来实行中西结合,局部夹板外固定,把克氏针改为髓内钉做弹性髓内固定,这是我做的中西结合尝试,也是个微创手术。”正是看到了中西医结合对患者恢复的诸多好处,孙材江教授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成立了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他活跃于论坛交流前沿,用自己的经验和学识为骨科中西结合治疗道路发光发热。
上世纪80年代,孙老在国外访问期间看到了关节镜的前景,在国内最早引进关节镜技术,同时最早引进、研制和应用庆大霉素珠链防治骨关节化脓性感染,多次成功保留严重创伤和感染的伤病肢体。孙老对骨质疏松症、非化脓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综合征等的临床研究和防治亦有较深造诣和独特见解。
传道授业 以德树人
作为一名集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老战士称号于一身的“五老”关工委成员,如今已是90高龄的孙材江教授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我现在丝未吐尽,蜡炬尚在燃烧,我愿将余生所有精力倾注在年轻人的培养和医学事业的微薄贡献上。”
在教育方面,孙老始终践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理念,坚持关心教育下一代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强调“青少年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但是他们在思想上还没有成熟,处在塑形期,榜样的力量很重要。古云‘从善如登,从恶是崩’意思是顺随善良就像登山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一样迅速坠落,所以,要使青年一代健康成长,作为老一辈要以身垂范。”在门诊诊疗过程中,针对感觉棘手的患者,孙老经常主动追踪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细细教授患者如何走路,使用拐杖,睡硬板床,注意安全等等。退行性骨关节病是常见病,目前治疗的药物很多,但都存在着一些有待验证和改进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药效还不理想。每当有厂家推荐新药品时,孙老不仅要找来有关临床试验的结果资料认真研究,还要亲自试用,在疗效确实、药品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才向患者开出处方。孙老常开玩笑说,因为自己也是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所以体会深刻。
退休后的孙老十分关注培养青年医生,积极参加每周四病区教授查房,用多年的临床经验、精湛医术与医者仁心对青年医生言传身教。孙老曾多次应邀为青年医生做继承弘扬湘雅精神的讲座,给予青年医生指导与鼓励。孙老80岁时,将病室近一年多来发给他的查房劳务费赠送给骨科病室,作为奖励青年医生的专项经费,以此鼓励青年医生刻苦钻研。孙老酷爱读书,信奉“展卷有益”和“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的箴言,主张“书为自读,亦为交流;展卷有益,既博且专”的理念,经常和青年学生、同事及朋友们聚集讨论,话题从诸子百家到时事评述包罗万象。湘雅二医院图书馆的藏书室里有个“孙材江教授赠阅图书”专柜,一本本书籍透着孙老对青年后辈们的殷切期望。
知行合一 赤子之心
经历过缺医少药的年代,见证着从行医老三样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到新武器CT、磁共振、3D打印技术、手术机器人的飞跃,孙老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成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孙老坦言“我觉得人应该多奉献,少索取。要热爱祖国,懂得感恩。如果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孙老心中始终装着祖国。有一次去国外参加会议,酒店方悬挂了与会代表国的国旗,孙老立即与酒店负责人及组织方进行交涉,直到对方作出道歉并悬挂五星红旗。孙老已年届九旬,虽已退休,但时时心系国家、心系患者,每当危难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已是77岁高龄的孙老在请战书上写道:“虽然我的视力比不上年轻人,不能上手术台,但我身子骨硬朗,能替伤员包扎伤口,请派我去前线吧!”今年的新冠疫情中,孙老表示,国难当头,虽然不能奔赴一线抗疫,但有责任尽一份微力支援抗疫。大年初三,当时还没有组织捐款,他与夫人就一起早早来到值班室捐出离休金4000元。
同学们常说,孙教授是湘雅二医院院史教育的“活教材”。因此,每当医院里新进人员培训、青年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等,他都是重要的讲课邀请对象之一。在这些讲座中,孙老讲得最多的便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继承并发扬湘雅传统和精神。在漫长的岁月中,孙老始终实践着“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坚持爱国、敬业、奉献、治学、修身,这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指导老师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