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官方网站      现在是

专题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活动 -> 百年抒怀感党恩 -> 正文

敢为人先默默奉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记中南大学老教授蔡自兴

作者:杨春雷    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07-15

每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都离不开许多人过去的艰辛努力。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这些都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里,我们所能真真切切体会到的幸福。而这种幸福,是无数人矢志不渝的奋斗成果,蔡老便是这众多奋斗者中的一员。奋斗这个词是抽象的,它没有具体指定某种思想和事物,但细数蔡老的一生,却能肯定地说是奋斗的一生。

搞科研,蔡老满怀热忱,敢为人先。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机器人学的研究和教学才刚刚起步,敢当大任的蔡自兴作为国家派遣的访问学者,成为最早一批赴美学习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的一员。实际上,当时的蔡自兴已经45岁了,对他来说,出国学习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与压力。他的同事当时还半开玩笑地说:“老蔡啊,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还妄想学什么英语。”蔡自兴听完只是一笑而过,私底下却抽出休息时间,借来同事的录音机,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文章,脚踏实地的一步步练习。后来的蔡自兴,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能用俄语、日语、德语等多种语言作人工智能的专业学术交流。当时的他怀着一个美好愿望,希望在未来有一天,他发明的机器人能够将人类从有毒、有害、爆炸等危险环境中解救出来。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蔡自兴一回国后就积极投身科研教育事业,他把信息论引入智能控制学科,提出了“智能控制四元交集结构理论”,并且首创“机器人规划专家系统”,为当时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的建设与发展填补了许多空白。在学术研究上,蔡老获得过国内外大大小小许多奖项,在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学专业领域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誉为“中国智能控制的奠基者”和“中国人工智能教学第一人”。蔡老在某次访谈时曾自言:“在科研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是挺努力的,因为搞科研不努力是取不到成果的”蔡老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著有相关专业书籍不下50部,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被引数万次,曾入选过2017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他曾开玩笑说:“有人说我著作等身,我倒也没有实际量过那些书堆起来有多高,但自信自己总归是做了一点贡献。”

办教育,蔡老心系学生,身体力行。1962年,刚毕业的蔡自兴来到中南矿冶学院,开启了他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传道授业的教育生涯,这一干就是58年。在几十年的教学中,蔡教授办了一个“百千万”智能科学人才教育工程,“百”指的是他亲自指导和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超过百名,“千”和“万”分别指的是听过他课的研究生超过千人和本科生超过万人。除此之外,蔡教授还主持过多项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包括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对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让蔡教授获得了首届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湖南省2009年徐特立教育奖、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全国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从教几十年,蔡教授一直奉行着身体力行的原则。不但常年坚持为学生上课,还一直要求自己必须上好课。对此,蔡教授曾多次说过:“我们当老师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中,蔡老总结出了“四严”精神,即严肃对待教学事业,严格要求学生,严密组织教学过程,严谨实施教学改革。百年大计,在于育人;育人之本,在于育德。在“四严”精神指导下,蔡老为我国智能科学的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参议政,蔡老建言献策,忧国忧民。蔡老在全国政协以及湖南省政协工作了整整15年,任职期间,他总共提出了200多份提案和建议,并且被广泛吸纳。在1998年和1999年的全国政协全会期间,蔡老和黄伟民委员提出的关于洞庭湖治理的提案得到采纳。当时,洞庭湖由于开垦、围湖、种田等原因,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这些年来,在各级政协的推动下,湖南加大了治理力度,让洞庭湖的环境得到有效恢复,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不谋而合。蔡老的每个提案都是经过仔细考察和反复思考的,有的来自亲身体验,有的从群众中了解。在2000年,蔡老还被省政协评为“提案之星”。对此,他感慨到:“写提案时并没有想着去评优,但得奖在客观上鼓励了我。而且作为政协委员,所写提案能被采纳,履职有反响,就是收获快乐。”后来,蔡老出了一本提案文集,把他过去的提案收录进去,说希望通过这本书将他一些建言献策的丰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凭着敢为人先的干劲、身体力行的操守、忧国忧民的情怀,蔡老数十载如一日,在通往共同理想的道路上,永远迈着前进的脚步。如今已经82岁高寿的他,每天仍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蔡老在年龄上虽早已退休,身心却一直活跃在智能科学教育的第一线,他期望未来能向更多人传授人工智能知识,可以说,蔡老几乎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智能科学与机器人学的科研和教育事业。有人说,历史的进程是大势所趋,个人在宏观历史里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里,面对着这样一位一辈子默默奉献的老教授,没有人会不肃然起敬。

作者信息: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1801班

Copyright  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     邮政编码:410083     联系电话:0731-8887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