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提出新的年龄分段,将60—74岁的人划分为“年轻老年人”。这一新的标准给年逾花甲、早已被划到年轻人队伍以外的人们以无比的欣慰。它道出了“年轻老人”们的心声。全国1.34亿老年人,在祖国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政通人和的时代欢度晚年,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无不感到越活越年轻。
就以中南大学天天活跃在三个校区老年活动中心的数以千计的离退休同志来说吧,当你走进设施齐全的活动中心,看到的是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有的在书法室龙飞凤舞;有的在绘画室挥毫泼墨;有的在音乐室引吭高歌;有的在宽敞的舞厅翩翩起舞;有的在舒适的棋牌室斗智斗勇……无论是老年大学的学友,老年合唱团的团友,舞蹈队的队友,还是棋牌室的牌友,台球、乒乓球室的球友,虽然大多已到耄耋之年,却看不到一丁点老态龙钟的影子。大家学在一起,唱在一起,跳在一起,玩在一起,笑在一起,那么开心、快乐。
谁能说我们不年轻!就拿老夫本人来说吧,即使今年我已七十有三,可我总觉得我还是年轻时代的我。当八、九十岁的大哥大姐叫我“小刘”、“小伙子”时,我很受用。
在关工委工作中,当我学会用电脑、智能手机发邮件、写微博、微信,与广大同学交往时,大家夸我像年轻人一样“时尚”、“新潮”,我很受用。当学生们见到我时、发短信写微信给我,亲切地称呼我“刘爷爷”,我很受用。因为他们不是在夸我年老,而是一种敬老爱老的心灵表达。其实,中南大学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就是全国老年人幸福生活的缩影。我们在晚年能赶上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红利的机会,能有发挥余热为圆“中国梦”而出彩的机会,真是太幸运了。
据学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我国79%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很幸福”。你看,无论清晨迎着朝霞,还是入夜伴着月光,你在长沙街头空地,在湘江河畔,在各大公园、街心广场,总能看到成群结队的老年人,他们或散步、小跑,或打拳、舞剑,或跳舞、唱歌,或拉琴、唱戏,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你看,无论是百花盛开的艳春,万物生长的仲夏,还是层林尽染的金秋,银装素裹的隆冬;无论你在风光绮旎的江南,还是在胡杨镀金的西北;无论你在如诗如画的名山大川,还是在古色古香的千年古镇,总能看到一批批头戴旅游帽的老年旅游团,他们或观光游览,或购物饮食,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馈赠,品尝着人世间的美味佳肴。他们个个笑脸上的皱纹,就是绽放的一朵朵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