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关工委 银发生辉 正文
患者眼中的中医抗癌救星——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董克礼教授

发布日期:2023-09-15访问量:

作者:余希、杨华

指导老师:郑兰香、巫爱琳

行医六十载,深耕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传徒数十人,致力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学富五车,儒雅深邃,是同事和学生们眼中的“定海神针”,是患者眼中的“中医抗癌救星”。

医术精湛:激活生命,共创奇迹

年初,我们有幸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医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董克礼传承工作室”,参加他和同事、学生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学生们在总结中医抗癌经验时谈起:2015年,年仅45岁患胆管癌的劳动模范喻锋,被告知“可能只有一年生存期”,经董教授5年的精心治疗后,CT结果显示胆囊区无明显肿块,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鼻咽癌患者何凯维经多次放化疗后,身体十分虚弱,鼻腔依然出血严重,医院连续下达了七、八张病危通知书,他陷入了生死交界的绝望中。经董教授治疗4年后,重归正常生活,能吃、能睡、能玩。一位肺癌患者,肺叶切除了三分之二,用董教授的中药治疗8年,恢复良好,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些案例经多家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董教授常言:“肿瘤就像身体里的一个马蜂窝,小的时候可以把它一锅端,如果大了,就不要去捅它,与其和平共处。调节好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带病生存,癌症患者也能延年益寿。”多年来他潜心医道,将中医家传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自创了中西医结合绿色治疗肿瘤的独特疗法,使不少“被判死刑”的癌症患者重获新生。

学生说,董老师对病人总是有求必应。他常教导学生:病人远道而来不容易,我们不能让其失望。作为医者,既要胸怀“济世之心”,更要具备“活人之能”。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临床诊疗和科研一线,退休后的年门诊量仍高达上万人次,与退休前相差无几,其中中晚期肿瘤病人占80%;他所治肿瘤病人五年生存率达60%以上,患者亲切地称他为“抗癌救星”。他也荣获一份又一份行业殊荣。2017年退休后,他牵头研制的治疗慢性乙肝药物和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

医脉传承:一剂汤药,一颗仁心

董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他的父亲——已故名老中医董志超是湘雅医院中医科创始人。董教授自幼立志行医,16岁正式拜父为师,随侍父亲看门诊、进病房、采草药、研方剂,踏上漫漫中医之路。

他早年系统学习了《素问》《灵枢经》《伤寒论》《神农本草》《温病条辨》《脾胃论》《景岳全书》《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但他不满足于家学渊源,1975年就读于原湖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1年又考取湖南中医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中医传承者中的佼佼者。

董老先生擅用补肾活血法防治各种老年疾病,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摸索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剂“冠心平”。董教授不仅秉承父亲的脉案精髓,还结合自己的临床加以演绎归纳,他的“补肾活血法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荣获省中医药科技一等奖;他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同行一道研制出“消渴灵”方治疗Ⅱ型糖尿病,荣获省中医药科技二等奖。结合中药现代化药理研究,他研制出基于益肾填精、活血通络治疗理念的方药,用于中老年人的眩晕症、中风后遗症、更年期综合症等。他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因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董教授的补肾活血法已成为湘雅三医院中医科老年病治疗新特色。2016年,董教授被国家人力资源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确定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18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接批准投资建设的董克礼传承工作室落户湘雅三医院。

医德高尚:一生追求,大医精诚

董教授坦言:“我是医生,更是共产党员,感谢党和人民培养了我。用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药知识解除群众疾苦,护佑百姓安康,把传统的中医香火延续下去,为祖国医学事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是我的使命和一生追求。”他通过跟师学徒、招收研究生、培训住院医生、指导进修生及远程会诊等途径,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给众多学生,向一代又一代年青人传授中医治疗原理、临床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至今,他已成功培养了2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及3位继承人。他带领传承工作室建成了一支高水平、创新型中医学人才队伍。

学生们说,在董老师身上看到的是“大医精诚”,是“医者父母心”。他的学生朱宏博士说:“董老师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记得有一次跟随老师巡诊,一位患者因癌症晚期导致四肢肿胀,手臂肿得比大腿还要粗,会诊医生普遍认为已时日无多,但董老师仍给病人开了‘五苓散’,一个月后,病人完全消肿,后又坚持复诊半年多。”在董教授影响下,他的儿子、儿媳也改行中医药。

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表示,新时代给中医药振兴带来了大好时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像董教授等老一辈专家那样,以赓续传统、面向未来的精气神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让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造福百姓的事业中熠熠发光。

关闭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邮政编码:410083

电话:0731-88877514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喜东风

中南大学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