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能上马护亁坤,文能提笔育英才!
有幸,上大学不久就结识了“跨过江”、在同学中有许多粉丝的李松仁教授。
娃儿战士
70年前,当新中国还是一岁的婴儿,世界上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强盗就将魔爪伸进祖国的家门前,试图打破中国人民的幸福梦。这激起军校刚毕业,怀抱“打得出国战,立得国际功”的李松仁的战士情节,他首先报名远征。因年龄十四岁不到就虚报成十五岁,组织上开始不批准,他就到处找领导说情,感动了政委,虽获准却落得个“小嘎子‘泡蘑菇’”美名。1950年10月19日,个子只有1.5米多一点的娃儿李松仁,作为290万赴朝保家乡的志愿军英雄一员,雄纠纠气昂昂挥臂扛枪过江打豺狼,成为第一批入朝志愿军。因年龄小又有文化,分在摩托化炮兵师政治部当文书,为部队编写战地简报鼓舞士气。
战争,不因祖国幼年,娃儿未成年而变得温柔,反而成了强盗肆无忌惮的理由。面对铺天盖地的炸弹、炮弹、燃烧弹,“难道李老师不害怕吗?”同学们常这样问李老师。李老师坦诚地说,“怎么不害怕?尤其刚入朝时,我作为广西人,穿着两件秋衣来到天气冷到零下20多度的朝鲜,见到这一切,不知所措。但一旦看到到处被烧焦炸成残垣断壁的建筑,流离失所的朝鲜人民,周围牺牲的战友,就由怕转恨,由恨转成复仇决心,更想到身后的祖国,就产生了不把强盗挡在国门外,绝不回头把家还的慷慨情怀!”稚童的忠肝义胆敢担保家卫国的天大责任,也赶走了害怕。李老师多次申请到一线战斗连队,但也因年龄小未被批准。在一次敌人的飞机轰炸中,李老师腿被炸断,被迫提前回国治伤,如今体内还残留多片弹片,疼痛时常折磨着他。虽然没有完成直接上前线杀顽敌的夙愿,但却给他铸就了终生战士情怀。在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他还写诗抒怀:“十五从戎少年兵,抗美援朝去远征。寸功未立腿先断,小兵遗憾泪满襟。弹指一挥七十载,当年小兵成老兵。如今豺狼又咆啸,惊我小康扰复兴。告慰英魂壮我胆,十四亿人民都是兵!”
战士教授
残酷的战争也给李老师以启迪:落后就会挨打。战后,李老师像战士一样,将全部身心投身于学业、学术和育人的新战场上来。誓将未当成前线战士的遗憾补回来。
他以优异成绩完成中学学业、考进大学,又留了校。一想到朝鲜战争中,敌人成千上万吨钢铁向我方阵地狂轰滥炸,上大学他首先想到振兴我国矿冶事业,特意报考艰苦专业矿物工程。李老师先后攻克英语、俄语两门外语,还公费到美国留学。学成后多方挽留李老师留在美国,他不为所动,毅然回到祖国,战斗在祖国矿物领域教学研究前沿。李老师开辟了专业学科新领域:选矿过程新模型、选矿过程仿真等,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写书五本,多次获国家科研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1985年,李老师从讲师越级晋升为全国矿业学科最年轻教授。聘任国家首批搏导,作为副导师(导师常驻境外),培养了我国矿物学科、湖南省第一个博士,担任矿物系主任,培育了大量学生,成为我国著名的矿物专家。
在做学术和教学的过程中,他发现只教书不育人难以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他看到美国和平演变我国的《十条诫律》所表达的“让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唱着他们的歌跳着他们的舞,按他们的价值观行事”的手法,气上心来,决心设立自己的育人新阵地:“焦点论坛”。李老师定期给学生讲时政、讲革命传统、品古代诗词、解读毛泽东诗词、帮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将教室、宿舍、课余文化生活当成育人的战场,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良师益友。其“焦点论坛”被评为教育部关工委五老育人典型案例。
教授党员
退休后,学校聘请李老师担任校关工委副主任。他不顾一到冬、春就因伤残而疼痛的双腿,欣然接受。他认为,教授可以退休,党员永不退休。他将重点放在帮助党组织培养学生党员上。从审查发展材料、发展对象思想变化,到如何抵御社会各种不良思想侵害,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找出影响进步的缺点,每年为党组织发展把关谈话二、三十人。退休后十二年,李老师共推荐近千人加入党组织。因残留在腿中的弹片折磨着李老师,令他难以正常行走,2012年,76岁的李老师退出关工委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学校百余名教授义务做关工委工作,常参与关工委工作的全校1000多名五老,90%是共产党员。如今,李老师已85岁,夏秋季从疗养地回到学校时,仍经常参与学院关工委工作。在慰问会上,李老师对我们说,“我的一生仿佛都在战场上!”
是的,他是战士专业,是教授,是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终生的最可爱的人!李老师扛过枪、过过江,为了那份遗憾的战士情节,他将教授当成了育人的永远不退休的战士!最近,李老师告诉我说,“有人发短信给我,说抗美援朝如今香起来了。我回信说:‘不是如今香,而是永远香!’”从李老师的愠怒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就是共和国真正的战士!
我作为刚入党的新战士,也要像我尊敬的李松仁老师那样,成为我们这个新时代的战士,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战斗。